一樣的漆黑山路、一樣的亢奮心情。

前天才在金針山下分享完行動學習的一些經驗,

此刻我又再次奔馳在台九線的蜿蜒上......

 

我老想著這幾屆被我帶的孩子們,

雖然你們早已非常努力、非常優秀了,但為師的總想:

我再強大一些,絕對可以把大家教得更好!

我總是期許大家要像海盜一樣的學習,

當然作為你們師傅的我,也會像海盜一樣地學、一樣地教!

 

有哪個海盜知道寶藏就在前方,還會客氣的呢?

搶~

搶每一個學習的機會

搶每一次激盪的可能

搶每一種成長的契機

於是,這往返一座山的距離,也就不再那樣的遠了~

我要登上光明頂學武功心法,回來教我的徒弟們。

 

___好吧,我是分隔線___

 2014/07/03。炎熱。

一早,興奮驅使著我一路朝研習會場去。

只是,這路途怎麼越來越熟悉......

我勒!草衙一路、前鎮高中、五甲市場啊!

「學思達教學社群自主研習高雄場」的地點,原來就在我高中母校附近。
  


回想,

年少輕狂的歲月,慶幸自己遇到的老師都真心相待,迷途也才來得及回頭!

大概就是這樣「曾經被真心對待過」的緣故吧?

總提醒著從事教職的自己也要如此真心以對。

 


IMG_7572  
踏入福誠高中校園,

一張學思達自主研習海報,清楚的路線指引我前進~

恩,果然是光明頂啊!一路直上三樓,許多老師早已到達。

場地佈置用心,各分組桌牌、成員名牌、研習用具,皆已備妥。

學員三三兩兩交談,盡是愉悅、講師們聚集再次確認,展現謹慎。

錄影設備架設早已完成、直播設備活動自如,前方投影著主題:「學思達」

IMG_7540
 

這就是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!這是一場自發性、由老師們自辦的研習。

從被餵養指派到自主發想進行的研習,這也正是翻轉的概念!

所有的講師、學員和我一樣是第一線老師,

同時是想更精進的教學者,也是積極的學習者。

 

進成老師開場時說,

「我們這些講師,都是素人、都是很想分享的素人,沒有分享很痛苦(笑)。

其中有些人是這一生第一次當講師的,為什麼要站出來?

那是因為在彼此的心中,

都有想要改變教室裡風景的念頭、

想提升教學技術的期待、

想引領孩子看見更美的成長。

而這需求與想望,在每一次的談話激盪中,越加澎湃、加增,

夥伴們開始願意把自己在教學裡的一點點心得與大家分享,

基於吸引力法則,於是我們就一起坐在這裡了,夥伴感動吧?」

 

我超感動的啊!

 

「當然嘗試改變,不會一帆風順。

但是當你看過孩子學習時發光的眼神

只要用心看過一遍你會想繼續看見它!」

進成老師說這些話時,眼睛也發著光啊!

 

這也是自己不斷告訴自己的:

因著孩子的獨特性,當教學者的我必須不停地修正自己的教學。

這會是個動態的微調,以適合自己課堂上的學生學習需求。

因此,不只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思達,老師的教學也該學思達。

 

[什麼是學思達?為什麼要學思達?]

在正式課程開始前,進成老師要我們能隨時切換我們的身份:

教師的觀察、學生的思考。

 

接著,進成老師舉連桌椅都有差異化的例子讓我們一起思考:

「孩子們每天來學校的學習準備、學習心態或情緒是否也都有差異呢?

而身為教學者的我們,有沒有隨著孩子的學習需求作調整呢?

還是對每個班、每個學生,都使用同一套教學內容?」

 

如此,教學者難道不應該更加謹慎嗎?

 

進成老師進一步問著:

「那為什麼要學思達呢?那是因為我看見了一把解決課堂問題的鑰匙、

但無法解決全部的課堂問題,所以我願意每天做微調修正,

同時我更願意分享給更多夥伴,一起讓孩子的學習更好。」

IMG_7545 


我一邊記著,一邊想:

我們透過自我學習的動力、與夥伴們討論分享,進而讓自己的課堂風景改變。

透過教學與學生互動、連結,並且達到相互成長。

很美啊~

 

「聽到這裡,應該不會有人在想:怎麼沒有張輝誠老師吧?

各位在座的每一位可都是張輝誠老師喔。」

進成老師介紹完今日課程後,看似神來一筆的玩笑話,卻是最核心的提醒。

 

不是一個人、而是一個機制,而這個課堂改變的機制,就是「學思達」!

 

我心想,是啊!

讓教學者與學習者,都能進行動態的「學習探索、思考討論、表達分享」。

學思達的精神就是如此。

能把握這樣的原則,回頭審視自己面對的孩子,調整最合適現場的方式,

這才是每一個教學者該追求的心法

 

每一位在場的老師都是課堂改變的重要角色。

改變,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,所需要的只是一顆願意的心。

 

[許永清:許奶爸的破冰桌遊]

三張卡、一支筆、一顆願意的心。

人稱許奶爸的永清大哥,

帶領著我們一起進行一個不困難卻很有意思的破冰桌遊。

訪談卡:兩個一組,互相訪談,寫下對方基本資料。

期望卡:寫下你對本次研習活動的期望。

塗鴉卡:畫下一個代表你的動物或植物。

很神奇的,大家馬上變回像高中生一樣快速的進行著,

接下來輪流向同組的夥伴分享你自己手上的卡片內容。

然後進行遊戲:

先選定代表自己的顏色標記物。

所有人的三張卡都面朝下,洗勻平鋪在桌面上,依序翻卡。

若出現三張同一位夥伴的卡,必須抓取代表該夥伴的顏色標記物便得分。

這遊戲雖然簡單,但大家可都玩得很激動啊!哪裡還有陌生感~

這遊戲可以如同講師說的運用在帶新班或輔導上,一定超有效果。

更棒的是,我那顆駑鈍的腦袋,

此時卻靈光乍現般的想到可以延伸在國語及社會課程上。
IMG_7549

   

[吳明亮:阿亮師的作文桌遊]

當我還在因為聯想到可以運用的方法開心不已時,

阿亮老師馬上緊湊地展開第二堂課,讓我們實際感受一下,

如何把語文的聽說讀寫練習,透過桌遊工具在教學中進行。

首先我們一起看了張輝誠老師的「張小嚕西遊記」,

也體會一下生活中其實無處不是寫作,

 

我想:

既是如此,那教閱讀、教寫作不就更該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嗎?

 

接著運用的工具是“DiXit”這套桌遊,

但我們不玩這遊戲,只拿它畫風精美的卡牌使用。

我們將卡牌洗勻每人發六張,選擇一張最有感覺的依序放在桌上。

接著組員依序、依據自己的卡面、依據自己的想法,

開始說一個故事並讓下一位夥伴可以接下去,

一直輪到最後一張,並且要回應第一張卡牌。

 

這真的超棒~

在說故事的過程中,自己的心情是緊張的、興奮的、期待的......

好多的感覺一下子湧上來,腦袋裡同時在想著圖卡想著該怎麼說?

只是阿亮老師還緊湊的提醒時間到了、換人......

IMG_7553
(第六組的故事)
 

在說故事的過程,其實很忙碌:

該怎麼開始?如何用字精準?清楚描述自己的想法?

怎麼銜接上一張卡的故事內容?

怎麼延伸下一張卡的故事發展?

又要怎麼收尾呢?

接著各組都發表各自的故事。於是我聽了11個超精彩的創意故事。

 

心想:孩子如果也來玩,一定會超級投入啊!

如果是寫作前的暖身活動,孩子已經練習完聽說讀寫,

同時透過同儕的分享豐富了自己的經驗,也提供同儕模仿學習的機會。

 

阿亮老師要大家用一句話來說明自己這組的故事,還不能有逗點><

而這一句話,就當做是等等向其他組別拉票積點的主要印象。

 

這其實很難!

看似拉票的機制,其實卻暗藏深意。

要從發散思考的故事發展,立即回到歸納統整的主旨提要。

 

阿亮老師這樣的設計提醒我,

要跳脫教學者自己的評價,轉而讓學習者透過自評互評的機制,

潛移默化的學會評鑑、賞析彼此的作品,最終回到提升自己的能力。

這可是各科適用的心法啊!

 

這一連串的刺激,腦袋似乎也活化了不少,

我立即聯想到自己將來如果再帶新班時,可以運用的延伸方式。

一整個開心!等不及要開學了啊~

 

[林健豐:健豐師的abc區分式分組教學法]

下學期一開始,我一定要找時間到健豐老師班上觀課!

這是我在聽完早上最後一節,健豐老師的分享後,給自己的功課。

這方法的想法細膩、操作進程掌控、即時調整的方式,

是無法在短短一個小時裡完全學會的。

IMG_7555

聽完概覽,再自學一下(老師分享的部落格),配合實際實施後再觀課修正。

應該會讓孩子獲得最大的益處。

 

老師讓與會的夥伴們先說說可能在課室現場會遇到困擾開始,

然後讓不同的組別依序說說自己所知道的「abc區分式分組教學法」。

這過程中其實讓夥伴們,重新檢視了自己在課堂中的問題,

並在夥伴的發言中去了解「abc區分式分組教學法」可能的解決方式。

 

透過對話,漸漸的輪廓越來越清晰、也越來越精準的命中核心:

良好班級經營的重要與對學生的了解掌握程度。

 

健豐老師透過縝密的座位編排、分組,

依據每次的評量階段,微調其abc等級,而abc是相對性的區分。

包含學習主動性、人格特質、學習成就、性別組成、筆記品質、

自我管理、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的穩定度、小團體、身高......等等因素。

 

其最大用意在使學生於課堂內完成作業、讀書、考試等等任務,

同時兼具異質分組時的即時協助與同質分組時的良性競爭,

教學者利用學生做題快慢不一的時間差來進行課室中央c組的輔導,

也給予b組的練習時間、a組的加深加廣的自我提升時間。

 

幾個重要提點:

關於討論~

討論時,不熟練的同學可以提問題,而熟練者分享自己的想法。

學生不可能一開始就可以順暢地討論,因為「討論」也是必須訓練、學習的。

這訓練過程,可以從回答問題的習慣開始建立,給予每一次的成功經驗。

而教學者要建立起自己教學上的提示系統,

從小階段的練習開始,訓練同學表達能力。

舉例來說:

做一個簡報,就該給予上台報告的sop,甚至給予一張台詞,照著念。

等到孩子的信心與能力都建立了,便可以褪除鷹架,孩子也可以順暢進行。

教學者所要做的就是密切觀察學生狀況,給予提醒或協助。

 

教學流程~

傳統教學講述多,對於b/c階段同學,幫助其實不大。

除了講述之外,要給予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學習任務。

a確認b/c的任務是否完成、然後進入a/b/c的同質競爭。

 

教學者將單元分段,進行討論循環(異質合作),再進行問答。

於是,我們便可以透過問題,讓各階段同學都參與在課堂中學習。

祕訣在於,

將教材下降難度讓c組同學可以參與,教材原本的內容就適合b組,

老師所要補充的、講解的,都轉化成問a組同學的題目。

於是,教學者將原來講述的教材內容,

切分出三種階段的問題,重新分配該堂課的教材內容,教師並不用多做什麼。

舉例操作:

閱讀學習資料後,

進行所有問題討論(此時便是異質合作,abc為夥伴關係),

開始問答(開始同質競爭,a vs ab vs b),

c組同學回答完c組問題後,就可以立即寫作業、做練習。

接下來b / a組的問題回答內容,也許對c組不是那麼有幫助,時間上便可讓c運用。

另外要注意的是,

英數學科要先教觀念才可進行問題討論,

國社學科則可以直接閱讀學習資料後進行討論。

討論時間3~5分鐘,讓學生可以更集中在問題本身做討論。

 

健豐老師的方法,便可以在課堂進行差異化的教學,

學生也能更投入在課堂的學習。當習慣建立後,

就有可能做到課文讓組長講解、全班踢館、提問、回答。

課堂的風景一定完全不同。

 

中午,我走向我的母校。

對街的早餐店、12路公車牌、熟悉又陌生的校園......

短暫的停留,走走怡園也看看圖書館,沒驚擾誰,只找尋到自己的年少輕狂。

是吧!多了點責任與謹慎之外,我還是那個高中的自己吧!

IMG_7565

IMG_7566

IMG_7568

  
 

下午,首先登場的是阿亮老師的課。

 

[吳明亮:阿亮師的歷史桌遊]

利用桌遊「時間軸」的概念,我們自製了本國史的歷史桌遊。

IMG_7573 

卡片分為兩種~

年代卡:寫上所有朝代及時間

事件卡:每個朝代寫三個事件或人物

卡片內容~

出題面:朝代、人物、事件

答案面:人物事件+年代

初階玩法~

先玩年代卡,再玩事件卡。

每人發四張,其餘放在牌堆,依序放入正確位置,

若有放錯的牌,要調整至正確位置,然後從牌堆抽一張牌,

先將手牌全部脫手者獲勝。

進階玩法~

把年代卡和事件卡混合後,全部發給玩家。

指定一玩家先出牌,第一張牌指出年代卡,年代卡出現後才能出這個年代的事件卡。

出錯的人要收回牌卡,並且向下一位玩家手中抽一張牌加入自己的手牌中,

沒牌可出時喊PASS,直到遊戲結束。

結算分數~手上有事件卡一張扣一分、年代卡一張扣二分、全部脫手得十分。

IMG_7574

IMG_7575 

IMG_7576
(同組的老師真是會畫啊~^^)


我自己在進行遊戲時就想:

以「排序的概念」來看,非常適合各學科使用。

夥伴們馬上聯想到可以讓學生自製牌卡,配合各學科來進行。

例如:

國語:人物與作品特色......

社會:年代與特色......

更厲害的是,有老師說他們想運用在數學的因數倍數單元,

而應用問題也可以試試看。(出一張應用問題牌,讓孩子出解決的方法牌)

 

雖然說「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」,

但透過夥伴的集思廣益、熱情分享,碰撞出來的運用可真的是相當多元啊!

 

最後一堂課,

也是我這半年來經過土法煉鋼、觀課修正後,

依然感覺瓶頸仍在的關鍵:問題該怎麼問?

 

[郭進成:進成師的核心問題設計]

首先老師從什麼是核心問題開始切入。

進成老師說到:

核心問題是開放的,但不是天馬行空的。

核心問題可以是一個學期的主軸,也可以是一節課的主軸。

核心問題是跨越學科的、是與能力有關的。

   

接著談到,在核心問題確認後,要確定單元問題

單元問題是用來協助理解核心問題的。

 

最後才是具體問題

通常都是封閉式的、是用來理解學科基礎的提問。


IMG_7585
 

問題的設計原則~

要給予「階梯」、給予學生往上挑戰的可能性。

設計問題要依據自己教授的立場、學習目標而定。

設計時要中性敘述而付有引導性,別刻意忽略封閉式的問題,

我們要鼓勵思辯、訓練思考能力,但不要忽略基礎的理解。

問題的設計讓學生有所感,才能進一步變成學生的真正能力。

 

最終,

透過問題的設計,讓課本變成最重要的線索來源,自然地投入課堂學習。

 

聽到這裡,又是一陣震驚,原來自己其實不會問問題!

我在想:不會問問題,又反應了什麼訊息呢?

老師不會問問題,或問不到核心,

也許正表示對課程內容準備度不夠、投入熱情不夠、專業程度不足吧?

學生在課堂上不會問問題,或不敢問,

也許正反應了對課程內容無法理解、師生彼此信任不夠、專注程度不足呢?

 

聽完進成老師說明「問題的特性概念配合分組」的想法後,

腦袋突然將早上林健豐老師提到「教學者將原來講述的教材內容,

切分出三種階段的問題,重新分配該堂課的教材內容」,

這兩相對照後,我想:這不就完全整合了呢?

 

核心問題~教練~a

單元問題~助教~b/a

具體問題~經理~c

一時間,資質駑鈍的我,好像突然懂了些什麼......

 

自主研習結束,除了向夥伴們道聲再見之外,更要說聲感謝。

謝謝每一個熱情的素人講師、謝謝每一個認真的熱血夥伴,

在前往偉大的航道上,看見這麼多的夥伴一起向前、看見自己原來並不孤單!

 

回台東的路上,我對自己期許:

「我一定要將輝誠老師、明亮老師、健豐老師、進成老師、許奶爸......

這些高手的心法,轉化並設計成適合台東孩子可以進行的模式!」

 

海賊上光明頂,

最該學的不是哪招哪式?

最該學的是那一顆願意無私分享、不斷精進教學的心。

 

 

ps:

記在千里之行前的作業補交,哈!
又是一張回程時的隨手拍拍,台灣海峽的夕照好美啊~
IMG_7600  

arrow
arrow

    不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